深圳市爱德利机电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精密机械零件加工的国家级高薪科技企业。目前,公司拥有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线切割、高精度内外圆磨削、平面磨削、瑞士高精度二维坐标、六角坐标等生产和检测设备100多台。为医疗器械、新能源、智能装备等行业提供各类精密机械零件加工,长期为欧美公司、日本公司、国内公司加工各类精密零件。我们熟悉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奉行质量保证、交货及时、价格合理的方针,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

加工精度主要用于生产产品,加工精度和加工误差是评价加工表面几何参数的术语。加工精度用公差等级来衡量。等级值越小,精度越高。加工误差用数值表示。数值越大,误差越大。加工精度高意味着加工误差小,反之亦然。
从IT01、IT0、IT1、IT2、IT3到IT18共20个公差等级,其中IT01表示该零件加工精度高,IT18表示该零件加工精度低,一般IT7、IT8中等。
通过任何加工方法获得的实际参数都不会绝对准确。从零件的功能来看,只要加工误差在零件图要求的公差范围内,就认为加工精度是有保证的。
机器的质量取决于零件的加工质量和机器的装配质量。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一致的程度。两者之差称为加工误差。加工误差反映了加工精度。误差越大,加工精度越低,误差越小,加工精度越高。
调整法
(1)调整工艺系统。
(2)减少机床误差。
(3)减少传动链的传动误差。
(4)减少工具磨损。
(5)减少工艺系统的应力和变形。
(6)减少工艺系统的热变形。
(7)降低残余应力。
影响的原因
(1)加工原理误差
加工原理误差是指以近似的叶片型线或近似的传动关系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在螺纹、齿轮和复杂曲面的加工中,经常出现加工原理误差。
在加工中,一般采用近似加工,在理论误差能满足加工精度要求的前提下,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性。
(2)调整误差
机床调整误差是指由于调整不准确而产生的误差。
5.测量方法
根据不同的加工精度内容和精度要求,加工精度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被测参数是否直接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直接测量被测参数,得到被测尺寸。例如卡尺和比较仪。
间接测量:测量与被测尺寸相关的几何参数,通过计算得到被测尺寸。
显然,直接测量直观,间接测量繁琐。一般情况下,当被测尺寸或精度要求不能通过直接测量来满足时,必须采用间接测量。
(2)根据量具的读数是否直接表示被测尺寸的值,可分为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绝对测量:读数直接表示被测尺寸的大小,如用游标卡尺测量。
测量:读数仅表示测量尺寸与标准量的偏差。如果用比较仪测量轴的直径,必须先用测量块调整仪器的零位,然后再测量。测量值为侧轴直径与测量块尺寸之差,为相对测量。一般来说,相对测量精度更高,但测量比较麻烦。
(3)根据被测表面是否与测量仪器的测头接触,可分为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
测量:测量头与被接触表面接触,有机械测量力。例如用千分尺测量零件。
非接触式测量:测量头不与被测零件表面接触。非接触式测量可以避免测量力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如投影法、光波干涉法等。
(4)根据一次测量参数的多少,可分为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
单次测量:分别测量被测零件的各个参数。
综合测量:测量反映零件相关参数的综合指标。例如,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螺纹时,可以分别测量螺纹的实际中径、齿廓的半角误差和螺距的累积误差。
一般综合测量效率比较高,保证零件互换性比较可靠。它通常用于成品零件的检验。单次测量可以单独确定每个参数的误差,一般用于过程分析、过程检验和规定参数的测量。
(5)根据测量在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
主动测量:在加工过程中对工件进行测量,其结果直接用于控制零件的加工过程,从而及时预防和控制废品的产生。
被动测量:工件加工后的测量。这种测量只能判断加工的零件是否合格,仅限于发现和剔除废品。
(6)根据测量过程中被测零件的状态,可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静态测量:测量是相对静态的。例如千分尺来测量直径。
动态测量:在测量过程中,被测表面和测头在模拟工作状态下相对运动。
动态测量方法能够反映零件接近使用状态,是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
今天小编分享的这篇:机加工零件精度知识大全,如果觉得不错,就分享给好友吧,更多请关注新闻栏目。